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危机概述
一、公安强戒所危机概述 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戒毒康复机构。所谓强戒所危机,是指强戒所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对强戒所生成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灾祸。近年来,随着吸毒人数和强戒场所的增加,由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强制力度、教育方法、后勤保障等存在不足的原因,强戒所内发生重大案件、事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强戒所危机时有发生。比如:年广东电白县戒毒所发生的打死打伤戒毒人员案件,引起中央领导 根据统计分析和工作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把强戒所危机分为以下十一种类型:1、群体性斗殴;2、集体脱逃;3、毒品流入所内;4、所头室霸形成;5、自伤、自残引起非正常死亡;6、暴力对抗管理;7、传染病暴发;8、正常死亡引起矛盾激化或被主流媒体恶炒;9、自然灾害(火灾、雷击);10、故意传染疾病;11、群体性食物中毒。
二、公安强戒所危机的成因 每次强戒所危机的形成,尽管时间、空间不同,性质、情节、结果甚至作为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认真分析,在不同的个体危机中可以找到许多共性的元素。 1、目标错位,标准降低。戒毒所的工作目标当然是戒断毒瘾,可受“看守”观念的影响太深,我们基层许多民警把戒毒与安全的关系颠倒,两个目标错位。现在我们大部分的基层领导、同行共同关心的是两个字——安全。上面检查的是安全措施,评估的安全设施,处理的是安全事故。人们不是围绕戒毒抓安全,而是围绕安全抓戒毒。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延长戒员戒毒期满出所以后的稳定期和提高戒断率的问题。把戒毒的本质给忽视了,把戒毒与看守混为一谈。正是在这种“看守式”戒毒思想的指导下,大家建围墙、布电网、加监控,有的在劳动车间里再安装铁笼子,有的在戒员饭堂增加了警犬巡逻。如临大敌的气氛和给戒员造成的高度紧张的感觉,不仅违背以人为本、和谐戒毒的理念,而且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表现之一是,不能忍受的戒员被压抑长了自然想逃避与反抗。许多强戒所发生暴力对抗,集体脱逃,群体斗殴事件,都与戒员被长期高压的氛围有直接联系。表现之二是,能忍受的则在出所后的第一时间用吸毒缓解。 2、基础薄弱,保障不力。笔者原以为,在这几年的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中,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建设会有所突破。但事与愿违,不少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三基”工程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警力严重不足、经费缺口较大是公安强制隔离戒毒一直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目前多数公安强戒所警察与戒员之间的比例只有3%左右。如果除去开会、培训、休假、生病的民警,常在岗位的有1.5%的民警已经不错了。如果再除去后勤保障人员,除去值夜班后当天休息的,剩下的几乎不到1%。一个民警要管理多戒毒人员的吃喝拉杂睡,还有亲属接见的、外出看病的,还要组织生产劳动、谈话教育、安全检查等。无论如何也是忙不过来的。不成比例的管理民警,面对这样庞大的高危人群,结果就是工作不能完全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违禁物品就难以杜绝;谈话教育不到位,戒员的不良情绪会积少成多,积恶成祸;伙食管理不到位,就会使本来就很低的戒员伙食“雪上加霜”。管理中的矛盾自然也会激化。,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讲的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其自身规律的道理。公安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也是一样。警力严重不足,潜伏的就是一种危机。 经费保障不足,不仅会影响现实的戒毒安全管理,而且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近几年,笔者先后到过广东、广西、湖北、云南等地的11个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拜访。最典型的有两个所。一个所因为没有正常经费无法运作,民警回家待业,教导员一个人在守门。另外一个所为了弥补经费缺口,专门安排一部分警力去公共娱乐场所抓吸毒的。利用“抓”树立威信,然后再拉社会赞助。 3、显失公平公正。毋容置疑,强戒学员乃至整个戒毒所的管理需要明确具体的制度,但关键还在于如何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学员行为的考核以及日常康复训练的安排是否能够公平公正,特别是量化考核、诊断评估等与戒毒学员强制隔离期限直接挂钩以后,过多的照顾关系、显失公平公正的评估必然侵害多数戒员的切身利益。久而久之也必然引起多数戒员对所部和民警的反对。 4、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这个问题涉及许多层面。从一线民警来说,总有少数人处在拿工资、混日子,工作被动的状态。谈话教育只讲篇数,不讲解决戒员的思想问题;安全检查走过场,不认真负责;值班巡查只看打卡机,不看戒员的动静。这虽然只是个别情况,但却是基层所队的“要命”的安全隐患。从所领导来说,忙于应酬会议和社会交往,脱离民警群众和戒毒学员,从而造成对所内情况排查、研判、处置不及时而酿成大祸。实践表明,强戒所发生的危机,都有一个从苗头到酝酿再到爆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管教民警、值班民警在岗尽责是能够发现的。只要领导敏感重视,也是可以将其及时处置在萌芽状态的。 5、侵害戒员集体利益。虽然在现有的法规中,对强制戒毒学员拥有哪些合法权利,哪些权利被剥夺,还不够明确具体。但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看守”戒毒观念影响,作为管理一方的民警,有意无意中侵害戒员合法权利的事是比较常见的。比如通信、探亲、请假等。这些虽然在当前的情况下,还不是引起危机的主要因素,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也不能不重视。笔者以为,目前戒毒学员最为敏感、容易引起强戒所危机的行为有以下五种。①贪污、克扣、挪用戒毒经费和戒员劳动报酬,使已经陷入困境的戒员生活更加艰难;②对戒毒学员缺乏基本尊重,出现伤害人格的言行,比如称他们为“白粉仔”,骂他们是“人渣”,断定他们不可救药;③以国家没有出台戒毒管理条例为由,不按时对戒员进行诊断评估,随意延长戒毒期限;④在选拔使用信息员、值班员、统计员等工作中,出现户籍、区域上的偏袒和歧视;⑤因季候变化急需保暖降温或出现多人次传染性疾病而得不到有效调剂和控制。
6、民警队伍腐败、松散。从深层次上看,产生社会危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极端,二是腐败。极端主义思想在强戒工作中的表现是一意追求安全,忽视以人为本;只强调上面规定的条条框框而忽视下面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只强调管理者的权利,被管理者的义务,而忽视被管理者的权利和管理者的义务。这都必然打破平衡,破坏和谐。 强戒所最直接的腐败,是权钱交易。在物品采购、生产管理、戒员诊断评估和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等重要环节,如果制度不严、监督不力,就会导致腐败。这些腐败现象所产生的直接负面效应就是民警、职工队伍松散,责任心下降。该发现的不发现,该报告的不报告,该处置的不处置。可以这样说,强戒所民警队伍的凝聚和松散程度反映着强戒所民警队伍的廉洁或腐败程度。同时又决定着强戒所危机是否存在和危机存在的轻重程度。轻度腐败、轻度危机,重度腐败、重度危机。
三、强戒所危机的防范 笔者以为,预防强戒所危机,要抓好三个环节,即前期防范,中期控制和后期应对。 (一)前期防范。防范的目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危机产生的机会和条件。有四项工作必须抓好: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带好队伍,三是保障到位,四是常态释放。 1、转变观念。强戒所被强制隔离的多数戒员是染上吸毒坏习惯的“病人、学员、违法者”。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宗旨是要让吸毒者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安全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如果只是把吸毒者关起来劳动,不要出事故,那是不称职的。我国《禁毒法》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管理思想十分明确:以人为本、文明管理、和谐戒毒。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证明,高墙、电网、监控只是安全工作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主要矛盾”。实现强制隔离戒毒的安全,根本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对戒员的人性化管理。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高墙、电网、监控都是人建的。人可以建自然就可以拆,也总是有办法逾越。实现戒所安全,唯一的途径是让戒员感觉这里有价值、有好处,自己不愿拆、不愿逾越。同时,人性化管理也是实现戒毒目标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尊重戒员人格,提高戒员文化素养,培养戒员工作技能,增强戒员生活自信等是戒断吸毒心瘾的“综合疗法”。从这个意义讲,人性化管理是避免危机的前提条件。 2、带好队伍。带好队伍的关键是班子和所长。班子不仅要在工作、廉政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应该有较强的学习、组织、管理、创新能力。要通过开展多元的戒所文化,把戒毒民警组织起来,参与进去,达到全所民警职工学习先进文化思想,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麻木冷淡的心理的目的。在廉政教育上,要能够动情、讲理,在执行纪律上,要敢于动真、兑现。做到赏罚分明,奖勤罚懒,绝不能为追求民警零违纪而袒护违纪者。要通过思想教育(务虚)和提高福利待遇(务实)培养戒毒民警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其真正感受到岗位的优越感,工作的成就感,自觉抵制和批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偿服务等不良习气。 3、保障到位。戒所保障工作有两个重点:一是按实际工作需要配置警力。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的标准出现了混乱。公安部、省公安厅、省编委都下过红头文件,强制戒毒所最低要按戒员人数的7%配置警力,但到下面落实的时候,遇到的是“已经超编”。这需要走“上层路线”,需要相关部门继续争取。二是保证基本的戒毒条件。这里包含着基本的生活条件(吃饱、穿暖)、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治病、防病和应急措施)、基本的文娱活动条件(调节不良情绪、转移或分散注意力)、基本的安全设施条件(给想逃避的或违法犯罪的设置障碍)。这“四个基本”构成了公安强制隔离戒毒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有筑好,安全就没有保障,戒毒就没有好的效果。 4、常态释放,就是要在戒毒管理工作中实现以人为本、和谐戒毒的理念。通过组织文艺队、体育队和兴趣小组,通过健身房、图书馆、报纸、广播,通过组织生日晚会、文艺晚会、文艺体育比赛和劳动技能培训,把大多数戒员的才华表现出来,情绪释放出来,用健康的文化思想引导戒员,占领戒所业余文化阵地,减少他们胡思乱想,无事生非的机会和条件。 (二)中期控制。根据笔者对本所近五年来的数据分析,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约有1.5%的戒员在入所前有犯罪前科,有0.5%的人会出现严重的新型毒品戒断症状(自伤自残自杀、暴力倾向),还有个别人要当“老大”、“出风头”,甚至要在戒毒所开发毒品市场,这些人是戒所危机的源头,对这些人要发现得了、掌控得住。这必须建立完善的所情搜集研判、动态分析机制。 1、队室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动态分析,这是发现危机信息的主渠道。每个管教民警都必须通过经常的谈话教育,做到对戒员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出入所时期、思想动态等四个熟知,并通过动态分析会传达给所和队室领导,同时接受领导检查与监督。 2、每个队室领导和管教民警要按管理的戒员数量建立信息员队伍。一般情况下,队室领导和管教民警掌控的信息员在5%较为合适。在管理上可以借鉴刑事、治安特情的管理办法。需要指出,强戒所的信息员流动性强、换置率高,在管理上更需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管理措施。 3、建立重点戒员所长直接联系机制。所长直接联系的戒员除了骨干戒员外,还应建立所长直接管理的信息员。所长通过骨干戒员和直控信息员了解戒员动态,不仅增加了危机信息获取的渠道,减少了危机信息输送的环节,争取了准确研判和及时化解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所长对戒员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对预防、减少戒所危机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三)后期应对。本文所说的后期应对既包含危机发生前的准备,也包含危机发现后的处置,并不单指危机已经形成。 1、建立对应的应急预案和配套的响应机制。针对本文前面所列的戒所可能出现的十一种危机,都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危机一旦发生后,每个民警职工知道自己在什么岗位,有什么职责,该怎么操作,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有些突发事件的处置还需要其它警种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就需要事先建立合作机制。比如:危重病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通过免挂号、先抢救、后结账等协议,争取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再如针对戒员集体脱逃后,与当地派出所、治安队、交通部门建立的相互配合机制。 2、定期培训、演练。订有应急预案,如果不培训、不演练,就成为纸上谈兵,处置危机中有许多关键岗位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在处置戒员暴力对抗危机中的喊话民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谈判专家,没有基本技能,很难完成任务;在处置传染病流行危机中,需要疫情防治专家,这些要在平时加强培训。每一种应急预案都要通过演练让每位参加民警熟悉岗位职责、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实用。定期演练应急预案还具有教育和防范功能。民警在演练过程中可以提高危机意识,捣蛋的戒员在观看演练过程中可以打消肇事念头。 3、沉着、坦诚对待媒体宣传。在现代社会,不管出现什么事故灾害,不让别人知道、不让别人说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做了什么,是否合法、合理。对的要坚持,错了要道歉,既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能颠倒是非,混淆视听。面对危机,面对媒体,基层一线领导要有血性、敢担当。不要把成绩往自己身上揽,错误往别人身上推。敢于承担责任,也是预防和化解戒所危机的一条通道。
来源:网络
长按指纹识别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nuoxiaoman.com/khcf/1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