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和口红
文╱大生
投稿邮箱|gayspot_dit
一
这里,我探讨的是一种可能性。
人都有交往的诉求,更有恐惧“不确定”的心理,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找一个人,可以长久、稳定相守,幸福一生——这适用一切人,不分同性异性。故而,从理论上,同志之间的伴侣关系,是完全有必要、而且可能的。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分分合合,像走马灯一样处男友,频率如同换尿布。
如果两个人愿意长久在一起,是肯定有感情基础的。可是,是什么原因让同志伴侣关系难以持久维系呢?
二
华盛顿街头有一个雕塑:同比例大的坦克上,支楞楞斜竖着炮管,在炮管口沿处,连接了一支鲜艳的口红。
大炮,代表着暴力;口红,意味着性。在和平时代,暴力等同金钱,象征支配的能力。有次文学讨论会,就以这件雕塑为引子,题目取名“大炮与口红”。大家以为,金钱和性,看起来如此“不美好”的东西,却是生活中最直指人心的要素。
和异性恋不同,同志没有爱的结晶——共同的孩子;在中国,也没有婚姻和法律的约束;更缺乏道德舆论的压力。那么,仅凭感情维系的伴侣关系,就显得越发脆弱。而金钱和性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我认识的几对,关系能相处七年以上的,无一例外都很好的处理了这两个关系。
有一对,双方都是高级白领,大家除了零用,把余钱放在一个账号中共同支配。大件儿的置办、双方父母的开销,都从这里走。由于两人的经济能力都不错,所以很少会因为财务方面的问题争吵,他们生活很规律、关系也十分稳定。
还有一对,其中A方非常能赚钱,B方干脆就放弃工作,专心顾家。作为平衡,A所赚的钱,都由B来管理;并且房、车等证件上,都写着B的名字。当我问A“这样做不担心吗”的时候,A的回答让我非常敬佩。他说:“我不怕,钱全部给B都无所谓,因为我可以赚钱,我有这个能力。”B也把家照顾得非常体面,一切事物井井有条。他们在一起十多年,双方越发离不开对方了。
他们都找到了把财务问题处理妥帖的方式。
爱可以不顾一切,但是现实生活必须要应对各种事情。所以,如果不是一夜情、炮友,或者柏拉图式的爱;如果还想一起长久生活,那么,作为基础的经济问题,必须要重视。
三
性,也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尤其同志之间,性行为更加开放和普遍,想拥有长期伴侣关系,这个问题也得想明白。
性本是自然存在,就像吃饭喝水跑步一样普通。只是后来私有制出现、男性占领社会主导地位,性的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妇女的性权力被压抑和保护起来,成为财产附庸。因此,男性不允许自己的财产被别人随意侵占;女性也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自己不可以和丈夫之外的人做爱,否则就有损“财产的珍贵性”。
这种观念,被潜移默化移植在同志观念中。因此,对于性爱的忠贞,成为同志伴侣之间很难跨过去的一道坎。
假如你的伴侣和别人一起吃饭、运动,你不会难受;但是如果你的伴侣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你就会有被侵犯的感觉。
实际上,性和吃饭、运动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一切的不同,都是后来人为观念造成的。福柯在《性史》的第一章,反复阐述的就是这个问题。
永远让人吃饺子,人是会腻的。永远和一个人做爱,人也是会腻的。因为人的动物本能就是追求新鲜感。在过去,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一生只能面对一个人;可是到了现代,当女性都开始申诉性权利的时候,同性伴侣还妄图通过控制要求“只能有我一个”,那么,伤心的结果就是注定了的。
通过合理渠道,解决生理问题,是同志伴侣必须正视的事。
比如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性的情趣;或者寻找共同性伙伴三人行增加刺激感;或者适当给对方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允许他有伴侣外的性行为等……这都是顺从人性的做法。
毕竟,性和感情不是一回事。
四
如果想要处理好金钱和性的问题,伴侣间深度沟通、及时沟通,就尤为必要。
我们经常会碰到以下状况:
有小情绪,压在心里,没有告诉对方;过了几天情绪平复,这件事“过去了”;但是不久以后,又发生新的矛盾,这次吵架就会涉及以前的矛盾。但是不等掰扯明白,两人又停止沟通……等到小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真正想坐下来一件事一件事说清楚的时候,却发现根本说不清楚了。双方都觉得自己很委屈,又找不到问题的结症,最后的结论就是“发现我俩不合适”、“他不爱我了”。于是,伤心、分手、回忆、长期走不出阴影,然后“感觉我不会爱了”。
这就是小情绪不及时沟通、长期积攒、怨深难解的悲剧。
有朋友觉得“我们沟通了啊,可是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这又涉及沟通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得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多数沟通其实是无效的。
维特根斯坦说“真正有自己的话要说的没几个人”,他又说“真正言之有物的话也没有几句”。由于教育背景、成长经历、乃至生理结构的不同,有效沟通的时候并不多。
在中国,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受教育阶段,学校没有教会我们基础的逻辑思维和交流规则。而逻辑思维和交流规则,在沟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校园、家庭、老师、父母,乃至离开学校以后,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大家都在混乱的方式中进行沟通。我们用着自己也不懂的词语、说着自己也不明白的话,表述着混乱的观点,还经常误以为对方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可想而知沟通效率有多低。
所以,如果想有效沟通,不防了解点逻辑常识。
关于沟通原则,我推荐《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是沟通的技术指南。看其第十条“文明表达原则”,就知道我们不知不觉犯了多少错: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
辩论应就事论事;
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
所以,不怕两人吵架,就怕两人不说话——当然,如果能心平气和、理性地“吵架”,那最好不过了。
五
传统戏剧《铡美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故事说的是,穷士子陈世美中状元后,被公主看上,后与公主结婚。结发妻秦香莲告状到开封府包拯座前。包拯不顾皇权压力,将驸马爷铡于刀下。故事以此谴责陈世美“忘恩负义”,宣扬婚姻应该从一而终的道德:苟富贵,勿抛弃。陈世美也成为负心郎的代称。
但是如果跳出道德角度,从伴侣关系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认知。
是什么导致两人的悲剧呢?除了陈世美自己又帅又有才、被公主瞧上、迫不得已、贪图富贵以外,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两个人的成长速度严重不同。
假设陈世美没有娶公主,他和秦香莲之间,恐怕也不会有爱情和激情了,能维系他们在一起的,只是道德层面的愧疚和感恩。原因很简单,陈世美读书中状元,眼界开阔,进入新的环境,耳目为之一新;而秦香莲缺乏提升的能力和机会。两人的价值观、认知、审美差异会越来越大,怎么可能还有心灵情感上的碰撞呢?
所以我们往往可以在历史笔记、文学作品中,看到一种现象:古人发达以后,一定会娶小妾,而小妾往往集貌美才华于一身;原配夫人则粗鲁丑陋不讲道理。这并非偶然,而是古代婚姻道德、制度的必然产物。丈夫一旦提升眼界,原配无法同步改变的时候,感情就没有了;但是出于道德要求,不能抛弃发妻,只好把生理、心理需求,诉诸小妾。故而,一方面惧怕发妻(其实是惧怕道德压力),一方面宠爱小妾(才是感情诉求)。假如不允许纳妾,就只好搞暧昧、婚外情了。
同样,我们身边看到太多的例子,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原因也在于此。双方结合的时候,起点相同,可后来成长的速度严重不同,于是越来越不能交流,关系就此告终。
所以,在沟通解决金钱和性的问题之外,同志伴侣要考虑的,就是共同成长。如此,才有相伴到老、幸福一生的可能。
六
佛教说因缘和合:一切结果的呈现,必须诸多条件共同促成,缺一不可。
良好的伴侣关系,其实需要很多条件来维系,共同达成相对平衡稳定的结构。一旦其中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稳定结构被打破,这种伴侣关系就难以维系了。
所以,请客观分析自己和伴侣之间,促成稳定结构的各种条件,并随时检省。一旦发现某个条件严重不足或过盛,请立刻深入沟通、及时解决,以便加固这种稳定、获得长久幸福。
感情问题,其实更需要理性解决。
大生
80后,自由专稿人,出版《诗经密码》等。
本文取自《GS乐点》伴侣专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enuoxiaoman.com/khzl/4922.html